自從被宣告要拔掉兩顆牙後,我想再問問其他醫院的意見,無奈找了幾家醫院,發現牙周病科有只在平常日早上看診的規則,而且全都滿號掛不進去(要搶當天現場限額或一個月之後),我請假不是這麼方便,治療又需要連續幾個禮拜乃至數月,長期下來實在無法配合,為此頗覺苦惱。後來同事慧英介紹我一間診所,主治醫師是牙周病專科兼教授,有周六上午的診次。同時也有一個長輩推薦另一間診所可以看晚上。雖然大醫院的設備或許比較進步齊全,但診所比較給人方便,注意電話預約時需事先聲明要看牙周病(而非一般牙科)。

最後我掛號同事所介紹牙周病教授的診所,老醫生感覺就是可靠。醫生說治療時再評估牙齒能不能留,不過也說了能留會盡量留--至少不是直接宣判拔掉,這點讓我蠻感安慰。醫生還說我符合「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」的資格,可以健保給付。亦即「剩餘齒數至少16齒以上,其中6齒牙周囊袋至少5mm」的中度或重度全口牙周病患者。雖然拜健保之賜省錢,但我聽到自己這麼嚴重其實蠻囧的,也奇怪之前醫院怎麼沒有提及這個計畫?難道是我在兩次看診的一個月之間(1/11-2/12)急遽惡化了?

 

IMAG7204 (1).jpg

 

回診又得約到三個禮拜後的3/5,仍是隔好久,想到之前掛醫院牙周病科一樣也是好難約,可見患牙周病的人實在很多。回診結果左下第二大臼齒果然還是保不住了,我試探的問有沒有一絲保留的機會?醫生回答骨頭萎縮已逼近下面的大條主要神經(我聽到測牙周囊袋時報的數據將近10mm,唉),如果這條大神經被細菌侵犯就糟糕了,細菌會隨血液循環到全身,大神經又碰不得也處理不到,後果嚴重,所以不拔不行,加上這顆牙已經相當鬆動了......我想人要接受現實真的是需要時間和說得更多次,一次兩次我都有晴天霹靂之感,第三次聽到要拔我已經可以平靜接受,當然這次理由也更為充分(不只是鬆動而已),好好解釋真的很重要。

醫生接著點明我的右上第二大臼齒也有搖動,可是先不拔。我原本對這顆「拔牙候選」暗自提心吊膽,醫生不但主動點出來而且「先不拔」,讓我鬆了一大口氣,高興的說:「能先不拔就太好啦!」即使我心知日後有可能還是要拔掉,但是有個希望、願意努力救救看(不是直接宣判拔掉),還有主動發現隱患並充分告知(而非視而不見或刻意不提),這樣的態度已經讓我非常感激了。

因為要拔的那顆牙牙齦有點發炎,於是預訂兩周後下次回診再拔。這次先針對這兩顆病牙打麻藥作「齒齦下刮除術」。之前提過右上第二大臼齒的牙齦溝用牙線有異味,亞東醫院的牙醫也曾指X光片說這地方有牙結石。今天深度刮過之後,晚上用牙線覺得牙側的弧度較為平順,臭味也消失了,真希望這顆牙最終能保得住。

我學到的經驗教訓、並藉此提醒大家的是:我的兩顆出問題的牙齒都是第二大臼齒(智齒的旁邊,如果拔過智齒就變成牙齦旁的最後一顆牙),在刷牙時一定要刻意刷到最後面尤其是牙齦邊緣,使用牙線時也不要遺漏了這條溝縫,否則這顆牙一旦壞了,由於位置無法作假牙,要重建只有植牙一途。

然後,牙線真的很重要,刷牙之餘一定要搭配牙線,就算用牙線棒都好過完全沒有用(牙線棒可以多換幾根,或者每用一顆就洗一洗、或用衛生紙擦一擦)。牙齒構造有五個面,其中兩個面(牙縫之間)本來就是刷牙刷刷不到的地方,並不是刷牙刷不乾淨什麼的。不信的話試試看徹底刷牙後再用牙線,都仍多少會刮出食物殘渣或黃垢,這些就是造成蛀牙或牙結石的元兇。而牙線的功能也不是漱口水可以取代的,漱口水固然含有殺菌的成份,多漱口或許也對牙周病的厭氧菌有一點抑制作用,但都是輔助口腔清潔而已,光是漱口不能清除牙縫的渣垢,就像我們不會用漱口取代刷牙一樣,更不用說漱口水根本無法深入到已經太深的牙周囊袋,光用漱口水就像只是清潔牙齒的外牆,對於深層發炎的病灶並沒有幫助。

我和親友訴苦我得了牙周病的時候,有人說「我不用牙線,但我都有好好刷牙」,或者是「幸好我都有用漱口水」,我聽了就知道這是不懂的人才講的話。雖然我每天刷牙和定期一年洗牙,卻得了牙周病,因此一直覺得很冤枉,但平心而論,撇開可能是遺傳或體質不談,最大的失誤恐怕是我有一搭沒一搭的用牙線棒,老實說沒用的時候居多。所以我現在睡前會想一想「用牙線了沒?」沒有的話再怎麼想睡都只好爬起來用,原因和前一篇的結論一樣:真的,我以後再也不敢了!

 

(未完待續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