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我將滿40歲,這一年來頗有中年危機之感,覺得自己一事無成,淪為社會的魯蛇了。以前面對高漲的房價,總說「我40歲之前都不用考慮買房」,意思是40歲前買不起,想都不用想。當看似遙遠的40歲一下子就來到眼前,卻仍然買不起,我發現自己變得有點憤世嫉俗了,聽別人述說自己的幸福總會使我暗自神傷。我想不能讓自己變成一個偏激的人,這時買房子似乎是一個解答。
其實我願意租一輩子房子,老了搬去養老院住,然而現在房租卻也越來越貴。當然之前就有許多朋友鼓勵我買房子,但我總覺得買不起。一則是我沒有辦法想像貸款30年的人生,再者根據朋友教我簡易的計算方法「貸款200萬相當於月還1萬」,我想要每月還款3萬以內,預計貸500萬,加上現有約150萬的頭期款,購屋預算訂在600萬,目標是兩房、不含車位的電梯大樓。考量在外租了很久的套房,再買套房實在大大違背自己的心願。我沒有開車,加上大樓代收信件和處理垃圾的服務對我而言是很實際的需求。
然而現實是,樹林這樣的價錢已經買不到兩房的新屋或預售屋了。在不考慮較偏遠的郊區的情況下,中古屋的開價錢居然和新屋相差無幾。屋主照慣例開高高讓人殺價,但是就算殺一、兩百萬還是下不了手,真叫人不知從何談起。當今的市況又不到要賠售的地步,屋主要賺一手、房仲也要賺一手,對我這種本錢少、沒經驗又臉皮薄、不善於議價的人,買中古屋真有很強烈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,怕被剝兩層皮。說實話看過新成屋後,對舊屋也很難滿意。於是新的買不起、舊的提不起興致,每次看完房子都心情不好,感到很灰心。
六月和慧美見面。她極力鼓吹我買房子,她的幾個論點說服了我:
1.如果沒有特別的理財方法,不動產就是最好的理財。滿手現金並不明智,房地產也是一種「資產配置」。我雖然有小玩一些股票,但不敢玩大,手邊仍有一百萬以上的閒置資金,這是很不符合經濟效益的。
2.那些買不起房的人,往往是沒有頭期款。如果存夠頭期款,每個月的貸款又可以付得起,那無庸置疑就該買下去。「每貸200萬,月還一萬」的算法是20年期的,我可以貸30年減輕每月負擔。(後來看到一則報導:股神巴菲特說「30年房貸是全世界最好的投資工具,是一場不會輸的單向賭博。」貸30年非但不可怕,以投資理財的觀點來說反而值得鼓勵。)
3.至於我害怕的一輩子窮得只剩房子,貸款繳完已經70歲這件事,大家都是這樣的啊!退休後「以房養老」,或者賣掉回南部養老。不用想著一間房子就要住一輩子。
若我以期頭款200萬、貸30年、月還三萬左右的條件,應該可以貸款7、8百萬,買總價1000萬內的預售屋(我那時還不夠頭期款200萬,估計要再賺一年才有,而預售屋按工程期付款,我可以邊賺邊付),慧美的結論是「不要低估自己賺錢的能力」。於是我又改弦易轍,重新調整看房目標。然而即使我提高預算。樹林新屋每坪單價已經站穩三字頭了,大多落在35萬上下,看遍預售屋兩房附車位都突破千萬元,都一定要連同車位購買,但我是機車族不需要車位。當我對看房這件事已經意興闌珊之際,九月底慧美和平善夫妻來台北,上次已經講好他們來喝喜酒順便「教」我如何看房。(我當時啞然失笑:「妳來找我玩的行程是看房子!?」)
晚上我去板橋的凱薩飯店找她,我問她喝喜酒的地點在台北市,住台北的飯店不是比較方便嗎?
她說:「因為我們約好了要看房子啊!」
她還惦記著這份看似戲言的承諾,並且默默付諸行動。我卻沒有立刻領會到這份細微的體貼之意,因此暗自有點慚愧。我告訴她前陣子看房的困境,已經停了好一陣子沒看房了。然而前一天剛好有同事告訴我S建案似乎降價了,那麼就去看看。
(下篇繼續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