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剛曾在倫敦短期遊學,知道我們要去倫敦自助旅行,大力推薦一定要去看音樂劇,值得去感受現場的氛圍。經他建議,我們三個人都願意去看劇,Evelyn推薦紅磨坊,我和May都沒意見,就由Evelyn來訂票。後來,May說她讀過歌劇魅影的小說,所以比較想看這齣;其實我也比較熟悉和想看歌劇魅影(原因後述),只是我們兩個人當時都沒有明顯表態(只稍提一下,作為一個選項)。Evelyn當時沒有把歌劇魅影列入考量,是因她早年在美國紐約百老匯看過現場,而且她聽慣了莎拉布萊曼的版本,標準太高不太容易滿意。但Evelyn也說,都這麼遠來到倫敦了,有想要的就去做,不要留下遺憾,如果我們兩個想看,她也願意一起看,而我和May也不介意再多看一場,所以才會變成看了兩齣音樂劇的情況。雖然歌劇魅影訂票在後,然而這段時間我們已經固定一些行程下來了,只能塞空檔,結果竟然排在抵達倫敦的第一天就去看劇,我們三人哈哈大笑,覺得也好,飛機早上七點多就到了,而音樂劇下午兩點半才開始,這段時間夠去熟悉環境和找路。

倫敦的劇院大部分集中在西區的皮卡迪利圓環一帶,這裡也是熱鬧的商圈,看劇前後都可以在附近逛街。最特別的是,每個劇院的舞台和設備,都只供一個音樂劇演出,不會因為另一個劇而重新改建舞台。也因此舞台特效和音效都很到位。

歌劇魅影和紅磨坊都曾改編成電影,音樂劇的唱曲和電影大同小異。兩部片我都看過,不過電影上映是好幾年前的事了,情節已遺忘大半。即使看現場的重點在感受氣氛,英文不用聽得懂,但還是必須先做一點功課,所謂做功課是指複習故事情節,在維基百科上有詳細的分幕劇情大綱,要事先閱讀有個概略印象,這樣才知道現在正在演哪一段不用瞎猜,比較快進入狀況。

 

1.歌劇魅影--國王陛下劇院

在觀賞心得之前,我想先談談我與歌劇魅影的淵源。

大學的時候,看到一支莎拉布萊曼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表演性質的歌劇魅影片段,演唱的是"The Phantom of the Opera"。即使那時莎拉布萊曼已經不年輕了,身材也略顯發福,但當她一開口,我立刻被她的藝術力量折服,認同她就是克莉絲汀本人。那是克莉斯汀與魅影第一次直接接觸,如夢似幻疑假還真,莎拉布萊曼好迷濛的眼神,難怪被稱為「月光女神」。在魅影的訓練下,眼睜睜的看著克莉絲汀一層一層的唱上去,觀眾(想必魅影也是)都捏著心尖子,一邊擔心她聲音隨時會繃斷、一邊期待她到底能唱到多高,終於,最後一句「啊~」突破極限的高音,所有力量迸發出來,從此達到了全新的境界。我們彷彿見證了她的「得道」瞬間,而她該會有多麼驚喜和滿足,聽眾也跟著完成了一次心靈洗禮。

「唱了十數句之後,漸漸的越唱越高,忽然拔了一個尖兒,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」這是《老殘遊記.明湖居聽書》中對於王小玉說書的一段形容。我在高中時的國文老師便是播放這首歌的CD讓我們體會。現在我自己教到這一課時,也會播放這首歌當教材,不同的是拜網路發達之賜,看影片比起單純只用耳朵聽,更多了「眼睜睜看她唱上去」的臨場感。下面就是這部在大學時使我「驚為天人」的演唱影片:

影片勾起我對歌劇魅影的興趣,又去找來原聲帶,反覆聽了不知道有多少遍,對裡面的每一首歌都耳熟能詳。Evelyn說她以莎拉布萊曼為標準,標準太高所以不容易滿意,其實我也是啊!2004年的同名電影雖然普遍收獲好評,可是我並不覺得唱得好,尤其女主角--果然標準太高。

進入正題,倫敦的「歌劇魅影」在國王陛下劇院演出,此劇院會隨著在位是國王或女王而改變名稱,原稱女王陛下劇院,因查爾斯三世登基而改名。1968年歌劇魅影首演便在此處,所以選在這裡看這齣戲特別有意義。

本場飾演女主角克莉絲汀的是一位黑人女性,可以想見她該有多優秀,才能夠突破既定印象,以黑人身份擔綱女主角。她的歌聲的確相當動聽,十分高亢嘹亮,聲音也有該有的厚度,我幾乎沒有什麼可挑剔的。唯獨到我最期待的名場面The Phantom of the Opera,也就是魅影開發克莉絲汀的歌唱天賦的那一段,她的音高有堆疊上去,但最後一個高音拉得不夠長,以致情感張力還沒有拉到滿就洩掉了。

我偷瞄旁邊的Evelyn當女主角唱完都不拍手,猜想她恐怕是不滿意。散場後我問她的意見,她覺得女主角的表演常常太「做」,肢體不夠自然;歌聲也不夠好,像在"Think of Me"這首克莉絲汀初次嶄露頭角的歌曲,應該「雖然生澀但已經很動聽了」(這樣才能讓人發掘出她有潛力),但這位克莉絲汀太刻意唱壞,或許是為了和日後的脫胎換骨做出區隔,但就讓人覺得「這樣不對呀!」,她還聽出其他瑕疵,以致看到女主角就讓她感到出戲--當然不能要求每個人都像莎拉布萊曼,但是克莉絲汀應該又會唱又漂亮,由黑人演員來扮演,Evelyn本來期待她會有更好的唱功表現。

至於男主角魅影和男配角勞爾都非常棒,兩人都有很好聽和有力量的男聲,令耳朵陶醉。尤其魅影,聲音表情太厲害了,有邪魅、有深情、有脆弱、有悲傷,演唱極具層次感。上半場的最後一首All I Ask of You,當晚克莉斯汀與勞爾以歌聲定情,魅影藏身在花園中兩層樓高的雕像上偷聽(符合魅影的詭異行徑,厲害的是站那麼高還不影響他歌聲的發揮),直到兩人攜手離開,遠處情歌的歌聲仍清楚傳來。使他痛心疾首,把同一首情歌唱成憤慨不甘的悲歌,讓人忍不住為他心疼,我彷彿可以聽見他心裡的os:「我要報仇!我一定要報仇!」果然下一刻吊燈就砸下來了,上半場結束。--這就是情緒堆疊到位,推動劇情合理性發展的傑出表演。

後來,眾人與警察計議,在劇院佈下陷阱欲逮捕魅影,魅影頂替別人的角色與克莉絲汀對戲,克莉絲汀是第一個發現他真實身分的人,為了告訴其他人這人就是魅影,她在舞台上一把扯下魅影的面具,面具連同假髮一同扯下,瞬間露出一張猙獰的臉及一個大光頭,魅影摀臉大叫,他痛苦於自己最不願意讓人看見的臉公然暴露出來,還有克莉絲汀的背叛--她竟夥同別人一起設計陷害他!於是啟動機關,趁著一片混亂,將克莉絲汀拉進自己所居住的黑暗地底--當面具被扯下的那一瞬間,受到驚嚇的不只虛擬的劇中觀眾和克莉絲汀,也包括現場的觀眾我們,我們知道魅影的面具是因為毀容,但沒有見到,就還留有美好的想像空間,魅影戴著面具的臉稱得上帥氣(面具更增添了性格之感),再說他的歌聲如此迷人,自有其個人魅力。但當真相「揭曉」時,所有的美好想像頓時崩塌,我好驚訝他連頭髮都沒有了,心想這個樣子實在「毋通」(不行),同時明白並理解克莉絲汀最後必然會做出什麼抉擇。在地下秘室,魅影怨恨因自己醜惡的臉而得不到她的愛情,克莉絲汀否認,說是因為他邪惡的心。我相信臉絕對有決定性的關係,但又不能言明。因此魅影的真面目雖然只是驚鴻一瞥,台後的特殊化妝卻不能馬虎,務必要可怕到令人怵目驚心,這樣才有效果和張力。

現場的「聲」歷其境果然不同,入耳的每一個字和每一個音都清晰鮮活。我記得當"The Phantom of the Opera"的前奏一下,有數道熱流從心口湧到腦門的生理反應,深入體內肺腑的共鳴震撼感受(不是起雞皮疙瘩也不是頭皮發麻,很難形容)。裡面的歌都是我所熟悉的,演唱每一首都讓我有美夢成真的感覺。從機關設計到音樂性都無比精采,真要誇上一句:果然是「專業」的!

英國倫敦自助11天(九)兩齣音樂劇

▲國王陛下劇院外的銘版,表明建於1897年,劇院本身就是歷史建築。

英國倫敦自助11天(九)兩齣音樂劇

▲國王陛下劇院的外觀

 

2.紅磨坊--皮卡迪利劇院,£52

皮卡迪利劇院就只有演出紅磨坊,故又名The Home of Moulin Rouge(紅磨坊的家)。

常言道「外行看熱鬧」,紅磨坊正是一齣外行人看了也會覺得好看的戲,布景服裝繽紛華麗,載歌載舞,極盡聲光娛樂效果。開演前就安排演員在台上做一些停格動作,等待開演和中場休息都有背景音樂,旋律很抓耳,連空檔都要填滿,這齣戲正是要給人以豐富到滿溢出來的印象。

故事背景發生在巴黎的一間歌舞俱樂部,跳的是「康康舞」,彩裙如波浪翻飛、一抬到底的大腿,氣氛十足歡樂。至於音樂,屬於所謂的「點唱機音樂劇」,融入許多流行歌曲,如艾爾頓強的I hope you don't mind、惠妮休斯頓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、女神卡卡的Bad Romance、布蘭妮的Toxic……這些是我聽得出來的,實際上還不只。人性都是這樣,聽到熟悉的旋律耳朵自然會豎起來,精神為之一振,穿插流行歌就有這樣的效果。

最後,女主角莎婷死在舞台上,我當年看電影時,對跳到至死方休這一幕印象很深(真正的舞者魂)。然而,男主角克里斯欽實現了她的遺願「講我們的故事」,他創作的戲劇(也是女主角的最後作品)大為成功,挽救了劇團的經營危機,重新賣座起來。我特別欣賞謝幕和安可的處理方式,全體演員已經上台鞠躬之後,忽然燈光一暗,再開燈時,台上又開始跳起康康舞,我們這些觀眾好像成為劇中紅磨坊的來賓,正在觀賞俱樂部的表演似的。現場觀眾沒想到還有一場獨立的歌舞秀可看,反應非常熱烈,正符合劇院賣座的情節(這場音樂劇確實是滿座)。

最後,在快節奏的音樂、翻飛裙擺下的整條腿、噴發的煙火和漫天飛舞的彩帶碎片中結束,觀眾情緒停留在最亢奮的時刻,興奮與歡樂的感覺久久不散,是一部「後勁」很強的劇。

英國倫敦自助11天(九)兩齣音樂劇

▲專門演出紅磨坊一劇的皮卡迪利劇院--紅磨坊的家。並標明紅磨坊這齣戲的四大核心價值:真實、愛、自由與美。

英國倫敦自助11天(九)兩齣音樂劇

▲開演前的舞台布景。我們還在猜兩邊的大象和風車會不會動?結果是不會動的純布景

 

音樂劇堪稱英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,絕對是一道不可不看的視聽饗宴,即使一張票並不便宜,我們都認為值回票價。很開心看了兩齣音樂劇,完全不同類型但都好看,無法取捨(小孩才做選擇,我全部都要!)。那現場氣氛更是一大享受,讓人難忘又回味不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