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公外婆生有五男一女,媽媽是唯一的女兒,因此我沒有親阿姨。如果只稱「阿姨」而不加上名字,那麼指的就是秀麗阿姨了。

秀麗阿姨跟媽媽情同姐妹,她跟媽媽同歲,比媽媽大幾個月,媽媽把她看作是自己從未有過卻很想要有的姐姐,而秀麗阿姨是家中的老大,習慣當姐姐,也頗以「姐」自居,把媽媽當成妹妹般照顧。

我們兩家結緣是租在同一棟透天厝的上下樓層,阿姨家租二樓,我們家租三樓。一樓的人平時不住在這裡,租來放做生意的攤車和出攤前備料。阿姨的老公金清叔叔和爸爸曾是餐廳同事,因此兩家的大人彼此認識,也都從事餐飲業。

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我決心如果機車再壞一樣東西就不修了,本想換車應該是明年的事,畢竟再過幾天便是新的一年,2023或2024只差幾天,車齡聽起來卻像差了一年。但就在今年的最後關頭電瓶壞了,只剩幾天卻撐不過去,只好提前換車。

舊車是SUZUKI Address V125G,差兩個半月就滿13年(可惜沒能撐到整歲),總里程約略3萬5千公里。我靠著它完成環島、陪我從蘇澳到樹林。噴射引擎的機車大部分都拿掉踩發桿,而台鈴獨家保留踩發桿確實救起好幾次。我一直給它吃比較貴的機油,每5千公里都會檢查兼大保養。最後一次騎著它去車行交接新車的路上,心想它仍是很好騎啊!即使我自認車況還很好。車行師傅卻說報廢車都一樣,通通沒有價值。聽到以它的車況被「一概而論」成報廢車,心中仍不免有些惻惻,不過想想從決心不修以來已經過了一個多月,我都沒有改變心意,表示並非一時衝動,雖然比預期來得早一些,但機緣已到,就從心而行吧。

讓它提早退役的原因是儀表板的妥善率徹底惹毛我。舊車是傳統的指針式儀表板,照理說比起液晶螢幕不那麼容易壞,但它兩次都在里程數才一兩萬公里就掛掉了。若要修理必須換整個儀表總成,要價2200元,不是便宜的東西,還連著發生兩次!里程數本身不太重要,麻煩的是會連帶造成換機油的指示燈不會亮,除非自己抓換機油的時間規律(像我的話大概三個月跑1千公里),長久以來當然不是辦法。第一次「才」23000公里就壞掉已經讓我很不高興。沒想到第二個儀表居然在10970公里時又卡住了,只跑1萬出頭實在是離譜至極,甚至不到第一個表的一半!這真的讓我很火大。車行師傅解釋道這款車的儀表板本來就容易壞。我問難道沒有保固?難道台鈴公司不知道這款車的里程表這麼爛!要客人一次又一次的碰運氣?師傅說沒辦法,頂多不漲價用幾年前的價錢2200元幫我換一個。我氣得不修了!而且下一輛車絕不考慮台鈴,平心而論台鈴的車不差,唯獨壞在一個零件上頭,三番兩次的發生足以讓人「慼心」(tsheh-sim,因怨恨而傷心絕望之意),我上台鈴機車的網頁找有沒有服務信箱,想反映這款車的儀表板有多差勁(下略5000字),可惜台鈴只有客服電話而無信箱,上班時間不方便打電話抱怨就作罷。

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七年前,2016年7月,L老師請我幫她代產假的暑輔,兩個升高三的班,包括當她的導師班的代導。我起初有點為難,因為我本來有一個完整的暑假,而且L老師帶班一向以嚴明著稱,我怕把她的班的風氣和規矩帶壞掉。可是想想我暑假間沒事,沒有什麼好推辭的,再說代課也算是幫朋友的忙,於是便答應了。

誰知當時勉為其難,後來成為非常美好的經驗和回憶。得益於原班導管教得力的基礎,儘管我只當他們一個月的代導,同學們都很給我面子,做事叫得動、上課也很有反應。我常跟代導班說希望我的新班和你們一樣乖就好了,不用更乖,只要一樣乖我就很滿意了(之後我的導師班也很乖,詳見這篇)。畢竟擔著代導的名份,我對任教的兩個班明顯差別待遇。代導班一兩個禮拜我就可以叫出班上每個同學的名字,而專任班卻幾乎一個都不認得。

暑輔的上課方式是上午上正課,上完第四節緊接著考試,考到下午一點鐘放學。最後一天我拜託監考老師讓我來收尾,同學看到我走進教室都很高興。我說想靜靜的看著你們最後一次,然後大家照常考試,空氣中有股愉悅感隱隱流動,因為暑輔上完了,寒假還有最後一個禮拜的假期。下課後同學都來跟我說再見,班長準備了小卡片,說第三節下課時看到我的辦公桌已經收拾乾淨,以為我已經先回家了,正惋惜晚了一步,還好我又回來了。我感動於居然還有小卡片,畢竟我只是個短暫的過客,能得同學們如此用心相待,代導任務算是圓滿完成。

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今年五月,我報考成大的台語認證測驗,七月放榜通過B2級,九月新學期就排了每週兩節本土語課給我教,可見高中必修一年本土語的新規定之下師資有多缺乏,相當於上榜立刻上台的即戰力。先上成績單:

 

成大台語認證B2中高級通過心得

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之一:我不知道我20幾歲的時候都在做些什麼耶?

我報名了一個救生員訓練班,不是為了想當救生員,而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游泳能力,我一直懷抱著泳渡日月潭的夢想。

但一想到要去上課就高興不起來,怕跟不上,也怕人家想「彼个姊仔哪會攏教袂曉?」可是明明是我自己報名的,我都弄不懂自己到底在追求什麼了。

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在7月29、30日(星期六、日)兩天參加ISCA(國際院動教練協會)的國際C級游泳教練講習,因為預期會過,想趁記憶猶新記下來。

兩天都是早上9點到下午4點,地點在新莊國民運動中心,早上九點集合。地點我沒有去過,特地前一天晚上先去探路。兩天都由同一位教練+助教來帶我們,中午12點到1點休息一小時,有提供便當。

第一天完全在教室上課,上午講述概論、自由式和仰式的教學方法,下午則是蛙式和蝶式的教學方法。教練講到2點40分,然後自己複習講義內容到3點,3點到3點40分學科測驗。

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沒想到這一系列遊記歷時那麼長,從2023年的暑假,寫到2024年的寒假,已經相隔半年有餘。一則回國後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,接著開學後雜務漸多,沒有一鼓作氣寫完就愈來愈難以為繼,要再重頭收拾起卻常常沒有經營文章的心思。二則我自己遇到瓶頸,不知道怎麼樣呈現11天以來這麼多景點,最無腦的做法便是依序寫,也就是全寫,然而不是每個地方都有話可說,光是介紹資訊沒什麼意思,網路上已經很多文章和影片說得很詳細了,自忖不會做得更好,全寫不但耗費大量時間精神,還容易寫成流水帳,簡直可憐無補費精神。最後決定選擇性的寫幾個類別,其他放棄,我自己也鬆了一口氣,不然恐怕20回都寫不完。

雖然寫得有一搭沒一搭,但終究完成了,不知道該說堅持到底,還是拖延成性?出國玩必定要寫遊記是我對自己的期許,也一直把它放在心上未曾或忘,這樁未了的心事變成長久的牽掛。如果每篇都得寫個大半年,恐怕「袂赴市」(bē-hù-tshī,趕不及),前債(稿債)未清,後債又到,如此的話可不能太頻繁出國--擔心這個未免太奇怪了。希望日後我能找到一個省筆墨且有效率的寫法,還能兼顧留念和可讀性。

我們買London Pass三日券,用完的隔天,也就是行程的第五天去肯辛頓宮,其實也是London Pass可用的景點,我們不禁暗嘆失算,應該買四天可以省更多。肯辛頓宮預約到下午時段進場,便把上下午行程對調,往原訂下午的海德公園途中,見路旁有一間漂亮的建築便停下拍照,湊近一看發現是皇家音樂學院(Royal College of Music,RCM),它是世界知名的古典音樂界最高學府,這讓學音樂的Evelyn又驚又喜,央求可不可以進去裡面逛逛,我和May知道這間學校對音樂人的特殊意義,當然一致贊成。皇家音樂學院非常大方,整個校園完全對外開放,不像牛津、劍橋,進去建築物內要收費5-12英鎊。每個樓層都可以出入自如、自由參觀,我們還亂走走到歌劇後台道具間的地方,引來學生好奇的目光。校內附設一個樂器博物館,當天是週日仍開著,不但免門票,還有免費的導覽機可借用。Evelyn一副如魚得水的樣子,整個人陶醉悠遊其中許久,還買了博物館獨家的音樂相關紀念品。

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※大英博物館

大英博物館的建築本身就具有藝術性。外觀為希臘復興式建築。裡面的中庭名為伊莉莎白二世大庭院,屋頂採用透光的三角形玻璃片搭建而成,空間敞亮且設計感十足。

大英博物館不用預約,可以隨時入場(免樂捐)。網頁上預約必須donate5鎊,我們怕跟肯辛頓宮一樣必須嚴格按照預約時段入場,因此先上網預約,事實上入口處完全沒有查對,門口警衛直接放行,網頁上的預約完全沒有特殊作用。若想要樂捐,館內就設有樂捐箱可自由投入金額。做為世界上最大最知名的博物館,能夠做到免費開放給來自世界各地的所有人,營運由政府負全責,這點確實很了不起,展現出其所自詡的「世界全人類的博物館」(A museum of the world, for the world)的格局。誠然大英博物館中許多館藏屬於爭議文物,免費參觀能最大程度降低爭議聲浪,以標榜開放正義來確立所有權正當性,都做到這樣了,委實讓人無話可說,其他的博物館很難有同樣的條件。

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我們把西敏寺和聖保羅大教堂排在同天參觀,一天內看完倫敦最具代表性的兩座宗教建築。兩個地方皆有提供免費的導覽機借用,機器內有簡體中文介面可供選擇。

歐洲的教堂地下往往做為貴族或名人的墓室,西敏寺如此,聖保羅大教堂也是如此,真可謂「歌於斯、哭於斯、聚國族於斯」,人們在教堂受洗、在教堂行婚禮、最後在教堂辦葬禮,甚至就葬在教堂內,一生從出生到死亡,都和教堂離不開關係。然而並不是隨便哪個人都能葬在教堂,而必須是勳貴或有特殊貢獻的名人,才有這樣的「榮幸」,畢竟教堂可是離神最近的地方。生者與死者共用教堂這個空間,人們出入通行就踩踏在一個個平面的墓碑上,由於有資格葬在教堂裡的身份往往非富即貴,無不精心營造棺槨和墓室,棺蓋上有著刻劃亡者形象的精美浮雕。時至今日,這些石棺都已成為純粹的藝術品了,參觀教堂便在一個又一個的棺材之間穿梭,用審美的眼光取代陰森忌諱之感,彷彿連生與死的界線也模糊了,和東方「人鬼殊途」觀念大相逕庭。死後以藝術形式與世間連結,逝者若有知,肯定會樂意的吧。

好像是聖保羅大教堂吧?有個石棺浮雕讓我特別印象深刻,那是某對貴族夫妻並列的棺槨,別的亡者浮雕大多雙手合十,而這位夫人卻是兩手拿著一本翻開的書,倒像只是躺著看書似的,而非長眠。我原本以為那位夫人想以「閱讀」作為一生形象的概括,明白表現出對書本和知識至死不渝的熱愛,讓我傾慕不已。後來想想那本書應該是聖經吧?其實不離宗教信仰的意涵,是我誤解了。然而這個美麗的錯誤引我遐想,如果只能選擇一個,我會想留下什麼的印象?我會怎樣塑造自己的形象?

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阿剛曾在倫敦短期遊學,知道我們要去倫敦自助旅行,大力推薦一定要去看音樂劇,值得去感受現場的氛圍。經他建議,我們三個人都願意去看劇,Evelyn推薦紅磨坊,我和May都沒意見,就由Evelyn來訂票。後來,May說她讀過歌劇魅影的小說,所以比較想看這齣;其實我也比較熟悉和想看歌劇魅影(原因後述),只是我們兩個人當時都沒有明顯表態(只稍提一下,作為一個選項)。Evelyn當時沒有把歌劇魅影列入考量,是因她早年在美國紐約百老匯看過現場,而且她聽慣了莎拉布萊曼的版本,標準太高不太容易滿意。但Evelyn也說,都這麼遠來到倫敦了,有想要的就去做,不要留下遺憾,如果我們兩個想看,她也願意一起看,而我和May也不介意再多看一場,所以才會變成看了兩齣音樂劇的情況。雖然歌劇魅影訂票在後,然而這段時間我們已經固定一些行程下來了,只能塞空檔,結果竟然排在抵達倫敦的第一天就去看劇,我們三人哈哈大笑,覺得也好,飛機早上七點多就到了,而音樂劇下午兩點半才開始,這段時間夠去熟悉環境和找路。

倫敦的劇院大部分集中在西區的皮卡迪利圓環一帶,這裡也是熱鬧的商圈,看劇前後都可以在附近逛街。最特別的是,每個劇院的舞台和設備,都只供一個音樂劇演出,不會因為另一個劇而重新改建舞台。也因此舞台特效和音效都很到位。

歌劇魅影和紅磨坊都曾改編成電影,音樂劇的唱曲和電影大同小異。兩部片我都看過,不過電影上映是好幾年前的事了,情節已遺忘大半。即使看現場的重點在感受氣氛,英文不用聽得懂,但還是必須先做一點功課,所謂做功課是指複習故事情節,在維基百科上有詳細的分幕劇情大綱,要事先閱讀有個概略印象,這樣才知道現在正在演哪一段不用瞎猜,比較快進入狀況。

胡花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